
毕业博士生俞凌杰,博士生刘东宁、郑敬元关于可调控偏振纠缠贝尔态产生芯片的论文在期刊Chip创刊号发表
量子纠缠是实现量子信息功能的重要资源。偏振纠缠贝尔态是在量子光学和光量子信息实验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纠缠双光子量子态。简单可靠地实现产生偏振纠缠贝尔态的量子光源一直是光量子器件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工作利用硅光量子芯片技术实现了可调控的频率简并偏振纠缠贝尔态产生。频率简并的双光子态在四条硅波导中由自发四波混频产生,双光子态随后通过可调控的量子干涉与量子叠加转换为两种偏振纠缠贝尔态,并传输至光纤中。产生的两种贝尔态可通过简化贝尔态检测装置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此芯片的贝尔态调控速率可达10kHz量级。这一工作表明芯片上光量子态动态操控的功能可以应用于基于贝尔态的量子信息编码,在量子通信和光量子信息处理中有重要应用前景。
该工作于2022年2月16日在期刊Chip(Volume 1, Issue 1,10000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709472321000010; DOI:10.1016/j.chip.2021.100001)在线发表。俞凌杰,刘东宁和郑敬元同学是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张巍教授是论文通讯作者。
最新动态
刘仿老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宽谱可调太赫兹切伦科夫辐射芯片研究成果2025-08-30
博士生胡铭中和郑敬元关于光子计数高维成像的论文在期刊Laser & Photonics Reviews发表2025-08-27
博士生任晓松基于光子引线实现薄膜铌酸锂芯片和单光子雪崩二极管芯片集成的论文在期刊Laser & Photonics Reviews发表2025-08-25
崔开宇老师带队参加第十届微腔光子学学术研讨会并做邀请报告2025-08-23
博士生刘东宁关于芯片间长距离量子隐形传态的论文在期刊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发表2025-08-20
黄翊东教授和张巍教授受邀参加第十六届国际信息光学和光子学会议(CIOP2025)2025-08-15
黄翊东老师带队参加2025年国际纳米光电子学研讨会(iNOW)2025-08-13
博士生田甜关于基于超表面的偏振解耦多端口分束器用于小型化磁光阱的论文在期刊Advanced Science发表2025-07-14
济南城投集团高层代表团访问我实验室共商战略合作2025-07-07
张巍教授参加第二十届全国激光技术与光电子学学术会议(LTO)领取《光学学报(网络版)》主编推荐奖并作邀请报告2025-07-05
博士生刘静远关于量子密钥分发与量子时间同步协同实现的论文在期刊Laser & Photonics Reviews发表2025-06-19
黄翊东教授带队应邀参加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创新大会 并做报告2025-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