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生张珊关于集成可调光学轨道角动量量子光源的论文在期刊Laser & Photonics Reviews发表
光学轨道角动量(OAM)是光的一个独立自由度,其阶次具有无穷且分立的特点,非常适合实现高维量子态,在光量子信息领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该论文提出并实现了国际上首个硅基集成、室温工作、阶次动态可调的轨道角动量(OAM)模式可预报单光子源。整个器件由基于硅线波导的可预报单光子源和集成OAM发射器组成。在室温条件下,利用硅线波导的自发四波混频作用产生可预报单光子,再经过集成OAM发射器转换为OAM模式可预报单光子,最终在硅芯片上了实现了11个阶次OAM模式单光子态的产生,并且能够通过热光效应动态调节至各个指定的阶次。该论文实现的高维、集成、室温工作的OAM量子光源芯片为高维量子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个实用化的平台,并且这种器件设计思路可以拓展至其他材料体系从而进一步提升OAM量子光源的性能。这一工作于2022年9月26日在期刊Laser & Photonics Reviews上在线发表。博士生张珊同学是论文第一作者,冯雪老师是论文通讯作者。
最新动态
济南城投集团高层代表团访问我实验室共商战略合作2025-07-07
张巍教授参加第二十届全国激光技术与光电子学学术会议(LTO)领取《光学学报(网络版)》主编推荐奖并作邀请报告2025-07-05
博士生刘静远关于量子密钥分发与量子时间同步协同实现的论文在期刊Laser & Photonics Reviews发表2025-06-19
黄翊东教授带队应邀参加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创新大会 并做报告2025-06-01
刘仿老师课题组在《eLight》发表极窄频谱线宽自由电子辐射源研究成果2025-04-23
实验室师生队伍获得2025年清华大学“师门杯”羽毛球赛季军2025-04-03
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实验室关于物谱芯片的最新研究成果2025-03-26
刘仿教授在等离子体光子学与纳米光子学国际研讨会(iSPN 2025)做邀请报告2025-02-27
崔开宇老师在《Nature Reviews Electrical Engineering》发表 光谱成像芯片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跨越的综述文章2025-02-20
一体化量子网络实验床项目核心光纤网络建设中期汇报会顺利召开2025-01-25
博士生饶世杰关于物谱芯片的论文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2025-01-16